健康银行

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健康资讯

健康资讯

健康传播经验贴有趣有味

一个用来储值和管理健康价值的平台2024-01-11健康资讯国新健康
健康传播经验贴有趣有味,国新健康,健康活动,持续推进创新:在微信公众平台上,不断尝试新的形式和创意,如结合健康是什么、直播、H5、小程序等,不断提高内容的可读性和可视化程度。/p>有挑战性的工作之一就是:如何把科普工作做

健康传播经验贴有趣有味

  持续推进创新:在微信公众平台上,不断尝试新的形式和创意,如结合健康是什么、直播、H5、小程序等,不断提高内容的可读性和可视化程度。/p>

  有挑战性的工作之一就是:如何把科普工作做的更接地气。因为我们面对的是来自不同背景、文化、教育水平的群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考方式、知识储备和价值观,所以要向不同的人传达信息并确保其理解和接受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而且很多医学学术内容非常专业,所以每当我们拿到一篇稿子的时候都需要把它转化成通俗易懂的语言,而避免使用过于专业化的术语。

  我们经常需要重新编辑和整理稿件,把科普做的更加接地气,大众化,被大家所接受。也要时刻了解社会动态热点和健康有趣流行语言,结合起来,吸引大众,让他们对此感兴趣才能够更好的展开科普工作。

  还有就是发动和培训身边的小伙伴们共同来做健康传播工作,也是很具有挑战性的一项工作。健康传播工作不是某个人或者某一群人的事情,应该全员参与进来,共同朝着“全民健康”的目标去努力。希望通过参加这次健康 活动讲师的比赛,能在提升自己的同时,带动和鼓舞更多的医护工作者参与进来,共同为健康科普传播工作服务!

  我以前是急诊 ICU 的,随着时间越做越长,我发现一个问题,送到我们 ICU 的,或者是120 打电话送来急诊的这些病人,他们大多数都有着一些慢性的基础疾病,这些疾病没有控制好,因为各种原因诱发、加重,导致了整个生命状况的恶化,出现脏器功能衰竭,最后要到 ICU 来进行的一个脏器的支持。

  其实很多事情我们是没有必要等到这最后一步,等他送进 ICU 我们再来处理。“我们很多事情是不是可以更早地去做?”当时我就有了这么一个疑问。如果想要做好这一个早期的预防,也就是所谓的一级预防,那么我们可能更要注重在普通老百姓中进行这个健康传播,这也是我开始从事医学科普健康传播的初衷。

  问题2:在您健康管理医学科的工作中,您最喜欢的部分是什么?您认为健康管理工作领域最有趣的方面是什么?

  说到健康管理医学科,大家觉得可能就主要是做体检的工作。但是其实我们现在的健康管理,它包含了检前、检中、检后整个一系列的闭环管理。

  如果说健康管理里面有一个最有趣的事情,我觉得就是我们通过我们健康管理者的努力,使我们大量的这些“患者”,在还没有成为真正的患者之前,他的慢性病的发生和发展就被终止了,就可以得到一个更好的生活质量。包括一些普通的慢性病患者,他可能平时不太注重这个用药、不太注重养生、不太注重这种非药物干预的疗法,我们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让他获得了这一切所需要的知识,那么很有可能使他在日常中的用药的量得到一定的控制,然后整个病情也得到一定的缓解,这也是我觉得非常有成就感的一件事情。

  我一直认为某件事情,你想要让别人接受,那肯定就是几个点,肠道健康个这个东西要足够有趣,第二个这个东西要足够有用,不然的话可能我不太愿意去接受这些东西。所以我参加比赛的时候,我也是以这两点作为一个出发点,就是这些东西我怎么样把它变得更加有趣,然后这些有趣的点上加以日常生活当中的一些具体的案例。

  如果我是一个患者,我是一个群众,我可能更在乎的是这个疾病它是怎样表现的、我应该怎样预防、我应该怎样去治疗;至于它的发病的机制、肌理可能和我没有太多的关系。所以如果我去做科普,我可能会把点重点放在这些方面,能够让大家觉得自己收获到的就是能够学以致用的东西。

  另外,使用的词语要接地气,我们的医学术语真的很多,群众他们可能听不太懂,或者他们在理解的过程当中比较吃力。比如我们去做应急救护的培训,讲到海姆立克急救法,可能没有医学背景的人一听,就觉得“哇,这个急救法好难呀,名字都这么长!”但实际上它并不难,我们可以把它简化为,如说剪刀、石头布这些。在实施过程当中的一些具体的手法,可以给它形象化、简单化、通俗化、生活化,群众容易接受。

  我们是家庭医生,我们是有自己的家庭签约团队的,工作当中大部分时间是要去做公共卫生服务,需要下村入户去跟群众面对面的去接触,去了解他疾病的一些动态,去了解他的一些指标控制的情况,以及他的一些不适症状等等这些东西。那么在这个过程当中就需要去跟群众去更好地去打好关系。

  我跟患者本人,或者我跟患者的这个家庭,我们是签约家庭的一个模式,所以整个过程当中就会显得更加精准一些,更具有针对性一点。

  有些时候,我们去做一些健康教育,来的人可能并不会特别的多,可能是这个村委会当中的留守老人,留守儿童,他们会过来听,那么这个时候希望能够通过互动环节、小礼品、小礼物去吸引他们的注意力,然后把健康知识更好地去传输给他们。

  就好比春节前夕,我们去做留守儿童的体检工作,我发现有很多的小朋友都有龋齿、蛀牙的情况,我们一方面会给小朋友去送一些礼物,同时也会跟她们讲平时生活中的注意事项。这就是我工作当中的一些实实际际的例子,可能谈不上什么经验,更谈不上品牌传播这类的名词。但是我觉得万变万不离其宗,更多的就是我们用心去对待彼此,这些知识把它揉碎了,把它能够更好的深入浅出地去输出给对方,真的把对方当做一个朋友,设身处地去想他可能会遇到了哪些困难。然后我再结合自己的经验、结合自己的生活体会,跟他去进行沟通和交流。

  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是以疾病预防控制为主责,集传染病管理和应急处置、疾病与健康危险因素监测评估、病原体与卫生学检验、健康促进、公共卫生科学研究与技术指导为一体的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像这三年的防控、疫苗接种这些都是我们工作的重点,日常还有艾滋病、寄生虫与地方病、消毒杀虫、监测与风险评估等等。

  我主要负责慢性病预防与控制,里面也涉及数据监测,比如死因监测,可以知道广州市的期望寿命、死因顺位等,肿瘤监测可以了解我市重点癌症有哪些,发病和死亡以及生存情况是怎样的、还有伤害监测、大肠癌筛查项目管理、慢病示范区创建和全民健康生活方式推动。我们做的事情就是全心全意为羊城人民创造一个安全健康的环境,做好监测预警和健康指导,让大众少生病和不生病。

  我们都听过上医治未病,我觉得健康传播就是我们治未病的一个重要方式和方法。知信行模式是由英国人柯斯特于20世纪年代提出,只有当人们获得了有关知识,并对知识进行积极的思考,具有强烈的责任感,才能逐步形成信念;知识只有上升为信念,才有可能采取积极的态度去改变行为。所以健康传播中的创新我认为并不是说内容或者知识点的创新,应该是形式的创新,知识是需要反复强化逐步被大众接受并且信任,提升认同感从而积极的行动改变,形成健康习惯。所以健康传播的能力是我们需要思考的,这个“能力”二字很考验人。比如哪类人群,喜好什么模式、如何能激发他们听我们说的兴趣、怎么涨粉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