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中国高校教师思想道德和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与思考4-理论
特别中国高校教师思想道德和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与思考4-理论
高校教师工作压力较大,业余时间休闲活动较少,评职晋级、待遇与业绩成果挂钩是困扰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的主要问题
调查显示,在业余时间的安排上,选择读书的高校教师占到.6%,选择做学问的占16.9%,参加休闲和体育活动的教师占27.4%,选择交友的占11.1%。这反映出,由于现行高校岗位津贴的政策导向和激励约束机制,高校教师休闲时间较少,高校教师的业余文化活动主要集中在所从事的教学科研领域,业余文化生活的选择性和差异性较小。
调查显示,高校教师在对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认识和评价时,认为心理压力大的占.2%,认为处于亚健康状态的占28.2%,认为心理健康状况堪忧的占21.3%,认为心态平和的仅占6.3%。这反映了高校教师在工作方面面临着巨大压力。通过进一步的深访可知,产生这些压力的原因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高校之间排名、学科、科研等评估方面的竞争转移到广大教师身上,都要通过教师的教学科研成果体现。一些不合理评估把高校之间的合作优势弱化,把竞争意识强化。不同高校教师都面对不同的考核指标:国家重点院校对教师的科研能力要求很高,非重点院校对教师发表文章的级别、层次都做了具体规定,独立学院和高职高专教师教学任务较重。随着新一轮高校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推进,进一步拉大了教师收入水平,高校教师学术水平的高低日渐成为影响教师收入差距的重要因素,一些高校教师,特别是中青年骨干教师为了评职晋级,提高自身及家庭的生活水平,过度进行脑力劳动,身体透支现象严重。
⒊困扰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的问题差异不大,主要集中在评职晋级和将待遇与业绩成果挂钩
调查显示,高校教师认为困扰自身心理健康的问题是评职晋级问题的占.2%;待遇与业绩成果挂钩排在第二位,占22.8%;学历提高排第三,占16.7%;认为是同事之间竞争压力的占11.2%。这说明,评职晋级、将待遇与业绩成果挂钩成为高校教师的重点。职称高,教师工资收入自然会增加,科研成果多,教师津贴和补贴就会增加。值得高校领导和管理部门思考的是:一方面,适当的约束和激励机制,有助于调动高校教师从事教学、科研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过高的标准和要求,就会产生副作用,不利于高校教师潜心专研,有些教师就会追求眼前利益,在教学上不认真,在学术上粗制滥造,就会影响高校人才培养质量。
相关文章
- 有业界人士对记者表示
- 内容健康向上形式短小精悍效果催人奋进红段子拜年红遍虎年春节
-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道德健康是现代健康概念吗)
- 这是因为在智力提升的时候
- 四措并举培育新时代公民道德
- 怎样消除消极思想情绪
- 北大经院工作坊第1场医疗保险中的‘道德风险’从何产生从中国拟自然实验中得出的证据
- 【道德健康评估】建设健康中国需要树立统一的健康价值观
- 大学生应当树立正确的健康观
- 健康与幸福同在责任与和谐同行;男性健康树立大健康观念
- 什么是健康保险思想健康测试
- 健康保险当中的条款你知道几条
- 特别中国高校教师思想道德和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与思考-理论
- 由我科技道德亚健康
- 意味着时间节点道德经与健康
- 同时发票立马打印出来
- 避免严重低血压道德讲堂运动健康
- 坚持健康为学生健康成长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 卫健新闻早7点〔2028〕
- 总用地面积20万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