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大学热爱体育新风尚
营造大学热爱体育新风尚
近日,浙江师范大学教育学院一学生使用摇步器完成健康步行被通报批评事件,引发媒体热议。健康是人类永恒的追求,连着千家万户的幸福,关系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在健康中国战略实施过程中,如何开展大学生体育锻炼,值得深思。客观而言,要想引导大学生增强体质,需要双管齐下,即在有量化考核、严格要求的基础上,加强思想教育,营造组织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让更多大学生爱上体育,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让崇尚体育成为大学校园新风尚。
切实增强大学生体质,需要坚持硬考核,引导大学生高质量完成培养方案中的体育类课程和体能测试等活动。体育类课程和体能测试是落实国家有关规定的课程内容,是成为一名合格大学生的必备条件。大学生必须认真履行学习任务,达到考核标准。硬考核的前提是建立科学的、适合学生身体发展的评价标准,高校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体质状况提供系统的训练方法和有趣的训练内容。对于身体素质较好的学生,则要提高要求,激励其根据自身能力不断挑战自我,展现新时代大学生的精神风貌。落实到考核层面,要坚持底线。体育课程在引导大学生增强体质方面具有一定的强制性,是现阶段提升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的必经之路,也是增强大学生体质的主阵地。
切实增强大学生体质,还要坚持软引导,在体育必修课程之外,组织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打造崇尚体育的校风。在这方面,清华大学作了表率。“无体育不清华”六个大字赫然屹立在学校田径场中央,无时不在告诉每名清华学子体育的重要价值。其实,每所高校都有关于加强体育锻炼的相关规定和具体要求,如跑早操、各种球类比赛、运动会等活动。但为什么学校组织的体育活动很难受到大学生的青睐,参与性差、氛围不足是高校必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提高学生参加体育的积极性,要创新体育活动组织形式,充分发挥班集体作用,形成“班班有体育活动、人人有体育项目”的局面。同时,还要善于发挥体育社团的作用,在了解学生需求和愿望的基础上,提高学生自我组织和自我管理的能力,在别开生面的社团活动中提高大学生的身心素质。另外,也可以创新体育活动内容,在保持传统竞技体育项目的基础上,尝试开展近几年流行的飞盘运动、定向越野赛、素质拓展等。这些活动对身体素质要求不高、可操作性强、富有趣味性,会受到大学生的普遍欢迎。软引导是开展校园体育活动的关键,也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
青少年身体素质事关个人成长、家庭幸福、民族未来。只有引导大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在强健体魄的过程中培养品格、砥砺意志,才能更好地培养时代新人。近年来,许多地方密集出台与青少年体质健康相关的文件,不断细化完善相关政策,把学生健康和学校体育纳入地方的考核指标,体现了学校体育工作和增强大学生体质的重要性。而坚持底线思维,做好硬考核,同时力求创新思维,合理运用正向激励法和逆向鞭策法,以良好氛围的营造来提升大学生的体育热情,那么从整体上改善大学生的身体素质便有望水到渠成。当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有了终身体育的意识,养成体育锻炼习惯,便为以后的持续奋斗打好身体的底子,进而为教育强国、体育强国和健康中国增色添彩。
相关文章
- 让点滴修正身体健康
- 世界卫生组织化学品对健康的主要风险
- 征文陈佳宝体育运动的健康
- 广州市健康证办理攻略
- 上海7GO健身体质健康
- 访日小康难倒翻译竟译为身体健康
- 如此庞大的库存注定了北美材很难卖得起价格
- 中国老龄人口的迅速增加
- 关爱健康呵护成长-记绿外健康体检进校园活动
- 从业人员预防性健康体检不用愁盘龙区体检攻略请查收
- 体育运动的益处与重要性
- 《体质健康标准评分表》解身心健康活动
- 斜店小学开展健康主题创意手抄报活动
- 我将与风华正茂的同学们在一起
- 科普送给孩子们的健康礼物一一不同年龄段的儿童体检都该查啥
- 浑南区五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岁以上老人健康体检
- 第八次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发布优良率达2中小学生超重肥胖率上升
- 100个医疗健康演讲干货合集建议收藏(高中体育与健康)
- 教育部公布新课标体育课程标准发生大变化
- 浙江发布全民健身我行动强身健体保健康倡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