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精神卫生日心理健康学会与压力共存专家每个人都应学会客观评估自己的压力
世界精神卫生日心理健康学会与压力共存专家每个人都应学会客观评估自己的压力
10月10日是第个世界精神卫生日,今年是绿丝带主题科普活动举办的第五年。“心理健康,共筑精神乐园-k222022世界精神卫生日绿丝带系列科普讲坛”上,专家们呼吁,之下更应精神健康,学会与压力共存。
国家卫生健康委提出2022年公众对抑郁症防治知识的知晓率达%、学生对抑郁症防治知识知晓率达%的明确目标。今年7月,再次发文成立国家精神疾病学中心,在北京市以北京大学第六院和首都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院为联合主体,在上海市和湖南省分别以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中南大学湘雅二院为主体,形成南北协同、优势互补的模式。通过中心带动全国精神疾病领域建设与发展,有效提高我国精神疾病领域疗卫生服务能力。
中南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所长王小平教授表示,每个普通的个体都应学会客观评估自己的压力。有时候出现负面情绪也许是面对压力的反应,不一定是抑郁症和焦虑症。平时应警惕自己情绪、生理以及躯体方面的反应,如果自己把握不好,应及时寻求专业评估。
“目前我国精神心理疾病的发病率已经达17%左右。全球现在有精神心理问题的患者超过4个亿,约20个人就有一个有精神心理问题。”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第六院院长陆林教授特别强调:
“我们每个人都要做自己心理健康的k22责任人,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每天生活规律,良好睡眠,均衡的营养,适当的体育锻炼,让我们的身体和心理健康有保证。”
2022世界精神卫生日绿丝带系列科普讲坛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健康客户端主办、“渡过”抑郁互助康复社区协办、灵北中国支持、好心情和微提供平台支持。对于如何尽早发现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专家们指出,k22,一个孩子的情绪、行为表现跟他的年龄、受教育水平、所处环境不相符合;第二,孩子的情绪和行为问题,给孩子自己、家长或者学校造成持续的麻烦和痛苦时。如果识别到这两个现象,需要充分的和重,有必要的时候及时就诊。
走出防治误区,抑郁症患者也可回归社会。上海交通大学心境障碍诊治中心主任方贻儒教授提醒,
很多抑郁症患者和家属都曾悲观的认为得了抑郁症,这辈子就这样了。事实上,抑郁症的治疗疗效是全球都得到公认的,通过药物的治疗,即便是上世纪问世的一些药物,到现在为止已经使2/3的病人得到症状的缓解乃至病情的痊愈。
抑郁症的治疗目标,除了控制疾病症状外,更应该重患者个人和社会功能的改善,并最终帮助患者回归社会,减少对社会和家庭的负担。抑郁症治疗好了的一个很重要的评估标准是:不仅仅是患者的抑郁症状消失了,他应该回归病前的角色,他是个上班族,能够跟以前一样正常上班;他是个学生,他能够回到学校去正常上课;他是一个家庭的成员,他能够承担相应的角色和责任。
相关文章
- 何谓真正的心理健康呢
- 考证篇之心理咨询师心理健康咨询师
- 2021年6月大学英语四级作文预测心理健康
- 中美联泰大都会人寿健康随心重大疾病保险产品计划入围2018中国鼎保险行业颁典礼之年度创
- 中国国民心理健康报告超成年人自评心理健康状况良好
- 提升心理健康价值认同让心理老师不再身兼数职
- 我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 大学生如何养成健康的心理
- 7年品牌历史铸就老年用品大健康产业
- 拥抱健康心理迎接美好未来一起看看信阳师范大学教科院心理健康班会总结吧
- 硬件有亮点设计无创新GalaxyS5评测
- 职业院校校园生命健康安全体验馆规划与布展
- 这套智能心理健康管理评估系统护航青少年健康成长
- 艺校播报青岛艺术学校第二十九届心理活动月之心理手抄报比赛
- 正确认识青少年精神心理健康与情绪管理
- 聚焦世界精神卫生日促进儿童心理健康共同守护美好未来
- 拥抱阳光润心前行邓州市城区二初中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月纪实
- 省教育厅等十五部门印发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方案(什么是健康什么是心理健康)
- 教育部印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
- 之下如何守护心理健康绿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