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十九大精神笔谈(如何健康思想)健康是美好生活的基础与根本所在
学习十九大精神笔谈(如何健康思想)健康是美好生活的基础与根本所在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为满足美好生活需要,报告以“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目标,从教育、就业与收入、社会保障、脱贫、健康中国战略、社会治理、国家安全等多方面详细进行了规划。纵观这几方面,既包括生活的客观指标,也包括人们的主观感受;既要达到“形与神俱”的个人身心健康的美好,也要建设社会、自然等外部环境的健康美好
党的十九大报告点出了美好生活的重要组成-道德健康列入获得感。不论金钱财富、社会地位、知识信息等,举凡有所收益,皆可称为“获得”。常言道“健康是的财富”,对于个人而言,健康是最基本的获得感。作为生,我对此感触尤深,能直观感受到患者病愈时,其重获健康的欣喜和感激之情。而善养生者,感受自己身体益强,微病速愈,加之旁人艳羡的眼光鼓励,这种强烈的获得感,洵非他物可以替代。
对于每个家庭、每个人而言,社会提供的各种健康服务并非从天而降、凭空而至,必须为之投入足够的精力和财力。因此,具备了充足、稳定、良好的经济来源,方能更好地享受健康中国战略所提供的各种健康服务。财富的增益必然有助于“养怡之福”的获得感,进而增强美好生活的获得感。
对于美好生活,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反复提及幸福感。“幸福”一词道德健康列入道德健康列入“五福”说,即“寿、富、康宁、攸好德、考终命”,五者齐备。也就是说,幸福的人,必须长寿、富足、健康安定、有美好的品德、无疾而终。“五福”之中,贯穿“健康”,健康实为幸福之根基。按照我国传统习惯,一般年龄到岁以上才可称“寿”。要达到这一寿命,必须在身心两方面拥有较高的健康水平,方能寿命久延,得享高龄。生活之富足,更离不开健康。
“创业艰难百战多”,一个人要想事业有成,必须经历一番辛勤耕耘,付出大量的精力、体力和智力,可谓“尽从勤里得”,这就对个人的身心健康提出了高标准、严要求。否则即使侥幸一时成功,也因“透支”生命而“中道崩殂”,富而不能守、贵而不能享。
健康的身心与美好的品德,两者常相互促进。古人即言“养德养生无二术”,现代更将“道德健康”列为完美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想要拥有健康的生活,则要有健康的身心,才能防止衰老导致的慢性病发展为严重响生活质量的大病、重病。想要获得“五福”齐备的幸福,拥有美好生活,健康的身心不可或缺。
所谓社会环境健康,其实就是民生问题,营造一个安乐祥和、稳定繁荣的社会。只有在这样的社会中,人们才能获得安全感,才能更好地得到生命延续和个人发展,内心才能获得“美好”的感觉。清代徐文弼曾在道德健康列入中感叹:“方幸生逢盛世……既无扰攘忧戚之患,又无凶荒夭扎之伤,宜化日舒长,咸登寿域。”因此,社会和国家为人民创造健康良好的生息繁衍环境,使人民安居乐业、生活幸福、健康长寿,人民就会回馈社会和国家,形成良性循环,自然社会祥和,国家稳定。
良好的民生能令人倍感安全幸福,促进健康长寿,造就美好生活。更重要的是,随着全球化的日益加深,一国的民生,已不仅限于本国的合理营造,还与国际大环境有关。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共同体”的伟大设想,就是希望全人类一同合力,创造一个和平健康的世界大环境,从而使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各国都能安心发展民生,共同享受健康。
健康与民生紧密相连,民生良则身心康,身心康则生活美。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始终坚持的“初心”,“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足见健康社会是美好生活的坚实基础,是人民“安全感”的根本保证。
生态健康,能维护和促进人类的身心健康。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千年大计”四个字,承载了人民对良好自然生态的需求和企盼,分量甚重。“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人类本来就是自然生态中的一个环节,人类的健康长寿需要良好生态环境的支撑。世界几大长寿之乡,均位于环境优美的地区。
十九大报告也为生态环境建设指明了方向:“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因而,美好的生活,必需要有美好的环境、健康的生态。
党的十九大报告真正体现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的初心和使命。中拥有传承千年的养生学术,洵应在完成健康中国目标、适应人民对美好生活需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和响力!“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健康是美好生活之本,追求健康就是追求美好生活。“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我辈中人更当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努力建设健康中国,维护人民美好生活的健康根本!
相关文章
- 特别中国高校教师思想道德和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与思考5-理论
- 许家印被抓值得深思的问题
- 李广德健康作为权利的法理展开法宝推荐
- 【小学生的品德健康】公民健康素养小课堂(道德风险是健康保险)-拒绝
- 心理中國論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賦能大學生心理健康素養思考
- 爱关少年儿童道德教育健康成长爱心宣传最重要
- 健康教育纳入中小学必修每学期不少于4课时
- 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理论
- 大学生应当树立正确的健康观
- 湖南广西海南福建江西等地区组团报名参展
- 这次庹教授来到意拳堂主要是和谢永广老师交流了中国武术在东南亚一带的传播情况
- 榜单计算出的品牌价值
- 每日一学党的二十大知识(健康道德ppt)
- 会影响患者病情的恢复
- 否则吃亏的只能是你自己的身体
- 2022年高考语文作文神预测
- 教育部关于印发《道德修养谚语 健康》的通知
- 解道德标兵事迹作文好素材立等可用
- 人大代表呼吁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的指导思想
- 广东省第十一届师德主题征文一等作品《警惕思想亚健康》-李诗训(健康的思想)